(一)氩弧焊的根部焊接特点
由于焊件处于水平位置,属于全位置焊,焊接位置变化多,而且每个焊接位置都有它的不同焊接特点。焊件的水平固定根部焊接位置主要包括仰焊、立焊和平焊。它们的焊接特点如下。
(1)仰焊位的根部焊接。如果焊接时形成的熔池温度偏高,其表面张力小,熔池受自身重力影响而产生下沉。焊缝的背面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凹,使背面焊缝凸不起来;如果焊接时熔池的温度偏低,其表面张力大,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受表面张力大的影响,过渡到焊缝背面较为困难,焊接电弧同时熔化根部两侧钝边和填充焊丝速度较慢,易造成焊缝的填充量减少,同样会使背面形成的焊缝凸不起来,造成焊缝根部焊不透和熔合不良等缺陷。
(2)立焊位的根部焊接。焊接时形成的熔池重力向下与焊接方向垂直成一条直线。当焊接熔池温度偏高时,形成的熔孔大,使焊接无进度,被填充的金属由于熔池的表面张力小,液态金属很容易流到焊缝的背面,使形成的焊缝表面局部超高或产生焊瘤,造成焊缝的表面纹理不均,给人的感觉像是堆起来的焊缝而影响了整体焊缝的美观;当焊接熔池温度偏低时,焊接电弧熔化填充焊丝速度较慢,焊接熔池温度低,焊缝背面成型较窄,与整体焊缝的宽度差加大,造成整体焊缝表面宽度不均匀等现象。
(3)平焊位的根部焊接。焊接时形成的熔池重力向下与焊接方向垂直成90°,焊接时的熔池温度不太好掌握。主要易出现的问题是焊接形成的熔池温度偏高时,熔池受自身重力影响,下沉速度比其他焊接位置速度快,容易产生瞬间过瘤和焊缝背面成型过高。焊接形成的熔池温度偏低时,同样存在着背面焊缝成型窄,焊缝表面成型低和根部焊不透、熔合不良等问题。
(二)氩弧焊根部焊接熔池温度控制
根据根部焊接时存在的特点,可以看出氩弧焊的根部焊接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好焊接时的熔池温度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控制焊接时的熔池温度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氩弧焊在焊接时,焊枪的横向摆动大小与焊接速度来控制熔池中的温度高低。当焊接熔池需要增加温度时,焊枪的横向摆动减小,同时减缓焊接速度,使焊接电弧产生的热量得到集中,加大对熔池的热量输入来提高熔池中的温度。当焊接熔池需要降低温度时,焊枪的横向摆动增大,同时提高焊接速度来扩大熔池的受热面积,使熔池中的温度得到分散,从而达到降低熔池温度的目的。
(2)根据不同的焊接位置,利用送丝速度的快慢和填充量的多少控制熔池中的温度高低。在焊接过程中送丝速度快、填充量大,电弧消耗热量就增大,从而熔池中的温度随之降低,反之可提高熔池中的温度。因此,氩弧焊的焊接过程是电弧产生的热量与填充焊丝是相辅相成的。
(三)氩弧焊根部焊接
把已经组对好的焊件固定在管架上,焊件的下部距地面高度为mm,焊件在焊接之前按照规范先调整好。焊接时的氩气流量、钨极伸出长度、焊丝直径、焊接电流、焊丝与焊枪的角度参照前面所述。氩弧焊的根部焊接方向由下向上,采用连弧焊与连续送丝的方法进行焊接。
焊枪的运作方法:利用焊枪的焊嘴卡在坡口内作为依托和支点,提高焊枪在焊接时的稳定性,然后用手做横向、左右、摇晃、摆动向上走锯齿形运作。
焊接时的送丝方法:焊丝的前端靠在坡口的一侧作为依托,防止焊丝前端在焊接过程中颤抖,造成送丝不准确,影响送丝速度和焊丝与钨极相碰烧钨极现象,焊丝的顶端与熔池相连,连续送丝不间断。此种焊接方法被称为摇滚焊法,它适合于V形坡口的大管焊接,其特点包括焊接速度快、质量高、焊缝成型美观等。
焊缝根部焊接时的起焊点位置在焊件的仰焊位中心,焊枪在引弧之前,要把焊枪的焊嘴先卡在坡口内,按照规范调整好焊枪的角度然后使用高频引弧或断路引弧方式引燃电弧焊缝起头焊接时因为氩弧焊使用的焊接间隙轮大,焊接电弧不可能同时熔化根部焊缝两侧钝边,所以焊枪起弧后,焊枪的电弧要先对准坡口的单侧钝边进行起头焊接。当发现单侧钝边开始熔化后,加少量焊丝,然后再把焊接电弧对准另一侧坡口钝边,进行熔化并填加焊丝随后焊枪作横向摆动,使两侧坡口钝边相连,同时形成熔池与熔孔,然后进入正常焊接。
焊接时,焊枪的横向摆动向上走锯齿形运作一定要均匀,焊接速度要始终控制在熔化焊缝的两侧钝边10~1.5mm。填加焊丝要与焊接速度相互配合,使焊接形成的焊缝熔池成圆鱼鳞形状,熔池之间的连接要保持均匀,使形成后的根部背面焊缝形状饱满。焊缝的仰焊位根部焊接时,焊丝的端头要对着熔池的前端中上部位置,进行不间断连续送丝。在焊接过程中,尽量避免因送丝跟不上熔化速度而改变成间断送丝,使焊丝的端头随着焊枪一起摆动进行焊接或者在焊接时焊枪随着焊丝跑的现象。这样都会造成焊丝对焊缝的填充金属量减少,电弧消耗的热量也减少,从而造成焊接熔池的温度升高,使焊件背面形成的焊缝随着焊接的进行而下沉,造成形成后的焊缝表面高度凸不起来或产生内凹。焊缝的仰焊部位根部焊接时,焊枪的横向摆动运作要小些,焊接速度有意地放慢,目的是使电弧产生的热量得到集中,提高焊接熔池中的温度,促使填充焊丝熔化速度加快,提高送丝速度增加焊丝对焊缝的填充量,以保证焊缝背面有足够的填充金属,使背面形成的焊缝表面高度达到略有凸出或高出母材1.0~2.0mm。焊件的根部焊接焊枪的横向摆动,向上走锯齿形运作方法和焊缝仰焊位焊接时的送丝位置。
焊缝仰焊位的根部焊接,采用此种焊接方法,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焊接熔池的温度,然后在利用熔池中的高温条件,促使填充焊丝的熔化速度加快,来提高送丝速度,加大焊丝对焊缝的填充量,保证背面焊缝成型后的高度。二是在对焊缝加大填充量的同时,消耗焊接熔池的热量,迫使熔池中的温度得到降低,保证焊接熔池的温度和熔池的表面张力始终处于正常焊接状态。
其实,在焊接过程中,提高焊接熔池的温度和降低焊接熔池的温度是同时进行的。此种焊接过程是依靠在焊接时焊枪与焊丝的运作相互密切配合来完成的。如果在焊接时,能够运用好此种焊接方法,能够较好地得到一条满意的焊缝。
仰焊位的根部焊接,在焊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要把根部焊接背面焊缝成型的高度误认为是在焊接时靠提高送丝位置或把焊丝送到熔池的后面进行焊接而形成的,这样做就会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而且还易造成焊接时焊丝间断被熔化,没有完全被熔化掉的焊丝就形成了焊丝头,被粘在背面的焊缝表面,影响了焊缝的美观与质量。背面焊缝形成的高度,是由焊接时熔池的温度高低和焊丝对焊缝进行填充量的多少来决定的,与送丝位置高低无关。
仰焊部位根部焊接完成后,随着焊接向前进行焊接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当焊至接近于立焊位时,焊接方法可逐渐改变,利用焊枪的横向摆动运作大小、焊接速度的快慢与填充焊丝相互配合,控制焊接熔池的温度高低和形成的熔孔大小。焊接时,焊枪的横向摆动大小与向前运作的速度快慢要根据熔池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发现焊接熔池的温度偏高时,可立刻把焊枪的横向摆动加大些,焊接速度适当加快,扩大焊接熔池的受热面积,从而降低熔池中的温度,保证焊接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焊接熔池温度高,导致表面张力小、熔孔大,使填充的焊丝熔化成液态金属后受自身重力的影响产生下坠,造成焊缝背面出现过瘤或形成的焊缝背面超高。当发现焊接熔池温度偏低时,可立刻把焊枪的横向摆动幅度减小,焊接速度适当放慢,集中焊接电弧的热量,促使焊接熔池的温度升高,保证焊缝的根部被焊透。立焊位焊接时,填充焊丝的送丝位置要根据焊缝的背面成型高度,灵活掌握填充焊丝与熔池的接触点位置。如果焊缝的背面成型偏高时,焊丝稍抬高些与熔池的中部接触,使填充焊丝被熔化成液态金属后过渡到焊缝的背面少些,从而控制焊缝背面成型的高度。如果焊缝的背面成型偏低时,焊丝稍压低些与熔池的下部接触,使填充焊丝被熔化形成液态金属后直接过渡到焊缝的背面,从而增加焊缝背面的成型高度。立焊位的根部焊接时,焊枪的横向摆动运作方法和填充焊丝的送丝位置。
立焊位的根部焊接完成之后,逐渐接近于平悍位的根部焊接。在进行平焊位的根部焊接时,控制焊接熔池的温度方法大致与立焊位的根部焊接相同,都是利用焊枪的横向摆动运作大小和焊接速度的快慢与填充焊丝的相互配合来控制熔池温度高低的。平焊位与立焊位焊接时不同的是:如果平焊位的焊缝间隙在焊接时没有产生变化,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填充焊丝的送丝位置要略高于立焊位焊接时的送丝位置,焊丝与熔池的接触点在熔池的上部,使填充焊丝在焊接过程中被熔化成液态金属后与被熔化的母材液态金属相结合,然后过渡到焊缝的背面,其过渡形式应始终保持在渗透熔合状态下过渡。
平焊位的根部辉接时提高填充焊丝送丝售置,目的是增加焊接熔池的家型高度,你填死焊丝被熔化成液态金属后与焊接熔池相结合,过渡到焊缝背面的距离加大和延长熔池中的液态金属过渡到焊缝背面的时间。焊接熔池的涉态金属向焊缝背面过渡的过程中,由于过渡的距离加大,过渡的时间也随之延长,使得熔池中的热量在向焊缝背面过渡的途中得到消耗,从而避免焊接时焊缝的背面成型过高和产生过瘤等现象。
如果平焊位的焊缝间隙在焊接时产生收络变小,达不到正常焊缝间隙,填充焊丝的送丝位置就要压低些,便焊丝的位置处于焊缝间隙的中间。焊丝的底部与焊件的背面母材平行,焊丝的端头与焊接熔池的前端下部接触进行填充送丝,由于填充焊丝送丝位置的降低,造成了焊接电弧熔化坡口两侧钝边的距离缩短,使焊接电弧产生的热量得到了集中,可直接作用在坡口的两侧钝边上进行焊接,保证焊缝的根部被焊透,熔化的填充焊丝与熔化的坡口钝边相结合。